徽茶文化

2601

2016-08-30
徽州茶人小傳:許 楚

    許楚(16051676),字芳城,號旅亭;徽州歙縣潭渡人。許楚自幼勤勉好學(xué),有詩名,為時人所重;稱其“淹通經(jīng)史,力振古風(fēng)”。發(fā)憤自勵的青年時代,許楚在南京鐘山得一青巖硯,此后以石為號,時人其為青巖先生。著有《青巖集》十二卷存世。

    許楚出生在茶鄉(xiāng),于茶自是喜愛;然許楚愛的是茶可以洗盡心中不平事,愛的是茶能夠使人滌盡塵煩,愛的是茶之品性高潔且陶冶情操;所以,他“高流隱逸,有煙霞泉石磊塊胸次者”之清高孤傲;直接表現(xiàn)是他在明亡后不肯茍同于流俗,毅然選擇隱居不仕;以致他在《石雨田舍記》中寫到:“……與老農(nóng)樵叟,狎而忘返;道客幽僧,苦吟送日。是時山妻稚子,親藝耕圃,坦受粗糲,具有傲然自足之意。”亦如朋友詩中感嘆的那樣“天都有逸客,灑灑見幽姿?!笨芍^是一派灑脫、清逸……。崇禎八年(1635),許楚在他的《黃山游記》中,記載黃山“蓮花庵旁,就石隙養(yǎng)茶,多清香,冷韻襲人齒腭,謂之黃山云霧”。黃山云霧茶,山僧就石隙微土間養(yǎng)之,微香冷韻,遠勝匡廬;然由于產(chǎn)量少且僅供寺廟作禮茶和禪茶之用,以致聲名不盛。而許楚關(guān)于黃山茶的描述和記載,卻是為人后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茶史資料。據(jù)《徽州府志》記載:黃山產(chǎn)茶始于宋之嘉佑,興于明之隆慶。在歷經(jīng)宋、元,到明代“罷廢團茶”,大力發(fā)展散茶的歷史背景下,黃山茶逐漸展現(xiàn)出其特有的魅力;關(guān)于“黃山茶”的記載也屢現(xiàn)紙端。徐霞客游歷黃山除留下“黃山歸來不看岳”的名句,還記下了他游黃山時受到飲茶款待的情形。時任兵部尚書的休寧人程信,在其《游黃山》一詩中亦有:“烹茶時汲香泉水,燃燭頻吹煉藥爐”。明代茶人許次紓《茶疏》中的茶人郭次甫,對黃山茶情有獨鐘,可謂是黃山茶的第一位知音;同時,《茶疏》也是黃山茶最早的文獻記載。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,茶飲是黃山僧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黃山寺廟中關(guān)于茶的種植、采制技術(shù)等,也逐漸流傳到黃山周邊地區(qū);然直到清光緒年(1875),它才有了一個亮麗的轉(zhuǎn)身——徽州漕溪人謝正安創(chuàng)制了名重天下的黃山毛峰,他使黃山茶在制作工藝及品質(zhì)上有了新的突破,也令黃山茶從此聲名遠播,四海飄香。 

    許楚一生交游廣泛,朋友甚多,他們年齡不等,身份各異;既有仕宦名人,也有遺民高士,重要的則是一些與他志趣相投、酬唱終身的摯友,他們以詩文結(jié)交,品茗唱和并留下了頗多佳作。康熙二年(1663)六月,許楚與畫僧漸江,吳伯炎等人泛舟練江,在“灌木被潭,澄沙泛碧,風(fēng)生幾研,不暑而秋”的“石淙”處,“淪茗焚香,縱觀移日”、“評賞之余,佐以雄飲”;一行人飲酒品茗、讀帖論畫;在眾美皆備之時,一向矜持的漸江也“不禁解衣脫帽,捉紙布圖”;當《石淙舟集圖》“繪圖既畢,各賦一詩”后,又推許楚作跋于圖上;稱“是集也,叩寂寞而求音,數(shù)游鱗而出聽;緇素多閑,觴詠無律;可謂極嘉會之徜徉,罄交徒之同趣?!边@就是著名的“石淙舟集”,它是許楚參與的一次茶飲雅集,也是徽州茶文化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盛會……
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(lǐng)CP備11007936號-1   技術(shù)支持:黃山智慧城市科技